教育中介机构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山西大任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耀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纵观我国的出国留学行业发展,在历经清末民初、二战前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大历史阶段后,目前正在跻身世界留学生输送大国的首位,与此同时也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国际教育输入国。国内教育界曾一度惊呼教育资源流失和“狼来了”。对于出国留学的行业发展存疑很多,但事实上出国留学对于人才培养、教育体制改革、引资引智都有划时代的意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给出国留学的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努力目标:如何从简单输送留学生转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进行培养、输送、引进的一条龙服务,在输送人才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人文创新的一大批明日之星引进中国,推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此,我借此机会谈点粗浅看法。

  一、立足行业创新,重点突破,系统发展

  出国留学行业在过去十年间曾被称为暴利行业,家长和学生的留学热情、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缺陷和改革开放的人才需求促成了十年来留学行业的迅猛发展。根本的原因是计划经济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特定的市场需求,留学行业应运而生,乘势而上,很多留学行业从业者并没有仔细分析这一兴起于发展行业的根本原因所在。时至今日,一方面是留学生群体数量未减但市场的需求正朝着多元化和深层次发展,表面看来是行业竞争激烈,实质上是市场正在上述矛盾的作用下加速从业者的洗牌。找准问题分析主要矛盾,突出重点,立足行业创新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看到教育资源、教育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和引导等内在的联系,从而使出国留学业务置于人才培养的大系统,长久发展,健康发展。

  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的中外合作品牌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方面我以大任国际的发展为例加以说明,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大任国际成立于2000年,今年刚好十年,和国内很多著名的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一样我们也经历了这一行业里的酸甜苦辣。从2000年到2002年,公司主要是招生、宣传、咨询、办签证,以及后期服务,到2000年底发现学生出国以后面临的国际教育巨大反差,难以短期内适应,加之国外的教育机构和院校参差不齐,给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造成很大的影响。有感于此,我们兴办了大任外国语学院,专门从事出国前的培训。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积累,于2005年兴办了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专门从事专科层次的国际专本、专、硕和外语强化教育。2006年,公司经过资本重组,投资4.7亿元人民币,购置了500亩土地,在太原汾东教育城投资建设出国留学及学历教育人才培训基地。2007年起,大任公司又与中北大学合作,实现了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南校区与出国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全方位合作办学,并形成了在校生9000余人,教师及管理队伍2000余人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为龙头,集外语培训、专科层次学历教育、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学生海外实习实训、海外留学后期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人才培训平台和体系。该基地的最大特点是,把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作为重点,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经济人才需求模式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即素质教育模式,把单纯的出国留学业务扩大为培养和输送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经验表明,拓宽思路,加大投入,把出国留学这一开放度极高的行业优势引申到中国教育改革与探索的大舞台上,将大有可为,别有洞天。

  三、输送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引进的实质在于创新

  建国之初的3000多位海归高端科技人才如钱学森等回归,奠定了共和国初创阶段的科技强国基石。时至今日,这批海归精英依然是国家的学界泰斗。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表明,在我国重大科技及人文教育前沿学科的领军人物中,78%的领头人拥有海外教育背景。那么作为留学行业的从业者,应如何有效利用我们自身拥有的海内外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工作之余我们应重点思考如何延揽贤才,引进海外高层创业创新人才。我本人对部分省市海外人才引进的做法进行了一些调研,发现盲目性很大,雷声大雨点小,热情有余而做法欠妥,特别是人才极度匮乏的中西部地区。我们殷切的希望通过阳光留学服务系统工程和工委会提出的《行业规范》等文件内容,确实做到规范留学服务市场,将现有的出国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成为培养、输送一条龙的链条服务,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充足后备力量,并为引进优质的留学回国人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