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
该市于1703年由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该城的第一座建筑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译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出现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其后苏联成立,为纪念领导者列宁于十月革命时曾于该市发动革命,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注:“格勒”是俄语中“城市”的意思。)
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 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 使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 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者,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紧紧相关。有趣的是,甚至圣彼得堡市徽——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也类似罗马梵蒂冈的徽章。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首都。其后200余年,它始终是俄罗斯帝国的心脏。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亚茨岛上建立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持续200余年。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400多座桥梁相连,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华的涅夫斯基大街(涅瓦大街)横贯城区,海港、河港和各类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涅瓦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俄罗斯文化,使圣彼得堡成为著名的科学文化城,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城内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数十所高等院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影剧院等。